对于教育政策理解及启示【优秀范文】

来源:卓全范文网 时间:2022-08-30 12:30:04

内容摘要:对于教育政策的理解及启示——教育政策书籍阅读体会宋长武(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教育学原理硕士生,安徽芜湖41000)【关键词】:教育政策、理解、启示【摘要】:通过阅读教育政策的一些书籍,如:教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教育政策理解及启示【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对于教育政策理解及启示【优秀范文】

 

 对于教育政策的理解及启示 ——教育政策书籍阅读体会 宋长武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09 教育学原理硕士生 ,安徽 芜湖 241000)

  【关键词】:教育政策、理解、启示 【摘

 要】:通过阅读教育政策的一些书籍,如:教育政策法规方面、政策原理方面、政策实践方面等,提出我的理解与看法,从而得出个人的几点启示。

  本学期在朱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阅读了关于教育政策的一些书籍,具体如下: 一、教育政策法规方面 (一)文本 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年 5 月 27 日发布)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1993 年 2 月 13 日发布)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年 6 月 13 日发布)

 4、2010--20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 年 5 月 20 日发布)

 (二)对文本理解及启示 在读完这四篇关于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方面的重要文献后,我深刻地了解了我国在教育方面制定的重要指示及指导思想,了解了这些教育政策法规提出的背景,掌握了它们的主要内容及核心思想,了解了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进程,增进了对教育政策的理解,加强了对目前教育现状的认识与感悟。

 从这四篇关于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方面的重要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政策的特点:

 1、教育政策的出台具有周期性,即每隔 10 年左右就会有新的重要文献出台。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在发生变化,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人类文明等方面的进步,自然及环境的变化,都促使教育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育政策不再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相一致,因此迫切需要用新的教育政策来指导,因此新的教育政策应运而生。

 2、教育政策对经济政策的依赖性,即教育政策的制定应当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教育政策的制定是完全是在经济政策的制定之后完成的,即教育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配套政策。完全依赖于经济政策的制约,而缺少应有的灵活性及自主性。因此,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障碍,教育发展缓慢,从而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3、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际教育实践的不吻合。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停留在口头上,很早就提倡教育经费的投入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4%,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实现。

 4、教育政策的前瞻性。我国的教育政策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对教育发展的未来进行的预测,很多都已实现。虽然有些得以解决的教育问题又重新出现,但并不意味着对教育政策的预测性错误,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的条件及环境已发生了变化,这是发展的必然性所在。

 二、教育文献方面 (一)文本 1:政策原理类 (1)

 桑玉成、刘百鸣著:公共政策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2)

 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查尔斯·沃尔夫著:市场或政府, (4)

 洛克著,瞿菊农,叶启芳译:政府论

 (二)对文本 1 理解及启示 在读完这些关于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理论方面的重要著作后,我初步地了解了世界各国在制定教育政策方面的重要依据及指导思想,了解了这些教育政策的精髓,掌握了它们的主要内容及核心思想,了解了这些教育家为其祖国教育政策的制定作出的贡献,增进了对国外教育政策的理解,促进了对国外教育政策在我国的运用理念的生成。

 了解了近代自然法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近代自然法学的主要主张如理性主义、自然状态论、国家契约论、天赋人权论与法制主义皆脱胎于社会契理论。

 了解了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的中心思想,即人是生而自由和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卢梭的立论观点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卢梭提出了自由和平等的战争口号,提倡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卢梭提出:主权者的特点是超乎法律之上,没有任何一种法律可以约束人民共同休;主权者不需要向臣民提供任何保证,即:主权者可以任意行使权力;国家有权支配臣民的一切财产;主权者对臣民掌握生死权,因为后者的生命乃是国家的有条件的一种赠与;任何人若是不愿服从主权者的意志,则主权者)有权强迫他服从,也就是迫使他“自由”。卢梭认为:人民主权无非就是多数人的主权、民主即等同于多数人的民主。卢梭反对分权制,他认为主权是不可分离的,分权是使统一的主权分裂,从而制造出了一个不同于君主的不受约束的新的权力实体。

 ?? 初步了解了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政策问题的认定的基本要求:对于政策问题的认定,要尽量以客观代替主观,以直接代替间接,以准确的事实代替加工过的资料。政策问题的分类,作者认为有以下分法:根据政策问题的性质,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民俗问题。根据政策问题的作用范围,分为全国性的问题和地区性的问题。根据政策问题的作用方式,分为指导性问题、分配性问题和限制性问题。政策问题的分析,主要有以下方法:类比分析法、原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对于政策问题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政策问题是一种客观状态;政策问题的一种能够察觉的、认知的状态;政策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状态;政策问题是由于利益、价值和规范的冲突而产生的状态;政策问题是一种有必要加以解决的状态,政策问题的特点:政策问题的社会性特点;政策问题的历史性特点;政策问题的人为性特点;政策问题的不确定性特点 公共政策的比较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而且是政治学理论的一大发展,是政治科学发展与繁荣的标志,具有很明显的现实意义。因此要从多角度分析比较的历史意义、比较的理论意义和比较的现实意义。

 了解了政府的含义及其地位和作用。政府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以公共权利为名义而建立起来的所有国家机构。狭义的政府是指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建立的行政部门。

 通常在政策学中理解的政府是广义的,当代政府的主要特征:在组织机构体系的最顶部,有一

 个负实际责任的政府首脑;按层级规范,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严密的命令与服从体系;政府功能分化为基础,划分为若干横向职能部门;通过层次与部门及上下左右的关系模式,形成金字塔似的组织机构;以规范化的、形式化的关系,维持其整体性的行为。

 了解了政府与市场的选择问题: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不是永远处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正如有些政策理论家说的那样:在许多情况下政府与市场是相互补充的,这就是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在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中,不存在政府一定要排斥市场或者市场一定非要排斥政府问题。从整个社会经济体来讲,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关系。更严格地讲,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与市场互补关系是政府对市场的补充关系,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就某个具体领域而言,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特征。

 了解了洛克关于自然状态对理解,即自然状态要求人们不要以权力来压迫别人;如果相反,不考虑别人的权利,而强制他人的做法会使人们处于敌对状态,就可能会遭受别人的毁灭。

 在我看来,洛克想要向人们展示的是一种和谐的状态,即自然状态,这是他认为的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洛克一生中的一直倡导的完满状态,这对于他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洛克指出:避免这种战争状态是人类组成社会和脱离自然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洛克所追求这种自然状态,实际上是想对当时现实的一种批判,他希望通过自然状态的建立来避免战争状态,洛克希望人类要坚持和平,主张和谐共处。但是,洛克所追求的这种理想的自然状态,实质上是一种倒退,社会不可能也没必要再回到过去,当然这可能是历史的局限所在,我们也不能无端地指责洛克,但在现实中,我们应科学地对待,理解其现实意义。

  (三)文本 2:政策实践类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范富格特(荷兰)主编,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3)

 吕炜,中国公共政策:演进、评价与展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七、八章)

 (四)对文本 2 理解及启示 在读完这些关于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实践方面的重要著作后,我初步地了解了世界各国在制定教育政策实践中的得失和重要举措及其影响,了解了这些教育政策实践与政策理论之间的差距,体会到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及阻碍,深刻意识到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之间的漫长过程,了解了各国教育家为教育政策的实施作出的牺牲及付出,增进了对国外教育政策实施的理解,促进了各国优秀教育政策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及条件性,共同性与差异性等。

 了解了把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向世界的理念,体会了推进人们对终身学习进行思考的意义,掌握了构建学习化社会的设想,了解了终身教育是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应当提倡人人都要终身不断地学习。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理解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懂得了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型社会的道路及教育的国际合作的意义。我们应该从世界、人类共同体的角度看待教育的今天,并高瞻远瞩地设想教育的明天。了解了“学会生存”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即:一是学会维持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包括就业前接受教育和就业后接受继续教育。二是争取有保障的生存权利。三是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了解了在 11 个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最重要的原则、结构特征和职能。即:澳大利亚、加拿大(安大赂省)、丹麦、法国、德国、日本、荷兰、瑞典、瑞士、联合王国(英国)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国高等教育政策进行深层次的对比、分析而得出了全面的理解,这对于我们全面掌握各国的高等教育政策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了解了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并付诸实施的旨在解决某一问题的具有权威性的行动准则,政府正

 是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公共政策来实施其宏观调控职能的。公共政策理论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政策体系。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的思想库和大学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被视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发展”、当代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 以及当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政策科学的迅速成长以及它对各国政府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它成为各国政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学科。现在,政策科学已成为当代公共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富有活力的部分。

 小结 纵观以上教育政策文献,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政策是为了解决当时的教育问题而制定的,我们不能从现在的角度来分析其局限性,进而一味否定其价值;而应当看到其价值所在,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珍惜精髓,充分运用其现实意义,为指导当下的教育规划及教育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政策理论综述的阅读,我认为作者主要分析了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回归教育、补偿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等许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息息相关,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公平是一种观念,其内涵是随着时代而变迁的。然后作者分析了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经济学理论。

 从中国教育政策的演进可以看出:教育既是社会变迁的条件和动因,也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投入明显提高,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不断健全,为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事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对教育政策的变迁作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影响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经济影响及社会条件等。

 我们应当对中国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国教育政策加以展望。中国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在于公共教育权力的问题。社会的转型与公共教育权力的变迁,促进了新的教育社会问题及教育本身新问题的产生,因此,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关系:政府选择与非政府选择的关系;公益与私益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解制与规制的关系等。对于教育政策来说,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在公共教育权力变迁的条件下实现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利益的公平分配。作者还指出面临挑战时,要注重教育政策的合理选择。

 对于中国教育政策展望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健全教育政策体系、实现教育政策的创新。应该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教育政策的实质公平效果以及完善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我认为应当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力争妥善解决教育政策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实现教育政策的创新,最终逐步建立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年 5 月 27 日发布)

 [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1993 年 2 月 13 日发布)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年 6 月 13 日发布)

 [4]

 2010--20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 年 5 月 20 日发布)

 [5]

 桑玉成、刘百鸣著:公共政策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6]

 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

 查尔斯·沃尔夫著:市场或政府, [8]

 洛克著,瞿菊农,叶启芳译:政府论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 范富格特(荷兰)主编,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11] 吕炜,中国公共政策:演进、评价与展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七、八章)

推荐访问:教育惠民政策感言 对于教育政策理解及启示 启示 理解 优秀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